返回首页<<青岛老故事

标题: 中山路:青岛发散性建设的根!
故事: 包括青岛在内,国内有三四十座城市都有一条被命名为“中山”的路——

南京的中山路是国内最早的中山路之一,约13公里,是民国时南京城重要政府机构汇聚的贵胄之地;

    北京的中山路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京师不断地城市整合与扩容中,被并入了赫赫大名的长安街;

    广州的中山路分成八段,这条配合孙中山把黄埔建成“南方大港”规划而修建的路,有很深的政治意味;

    杭州的中山路早就有之,有一段古称御街,史过千年,抗战胜利后改叫中山,但大批老字号仍然存在;

    沈阳的中山路起建于1919年,其后30年里,逐渐形成了多风格的欧洲古典建筑街区,异域色彩浓郁;

    上海的中山路最初作用是限制租界的肆意扩张,如同一个框框,后来发展成了这个城市最早的环线路;

    天津的中山路是袁世凯就任北洋大臣之后的产物,是海河以北新城区的主轴,反映了津门的近代历史;

    武汉的中山路像巨大的数字7,挂在武昌的核心位置上,它近20公里长,完全肩负着交通动脉的职责;

……

    而青岛的中山路,在我们自己的城市历史中,拥有着更加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更加深厚的文化背景,可以说,青岛的中山路,就是这座城市的根。

    当然,青岛的中山路也像很多城市的中山路一样,最开始时并不叫这个纪念国父的名字。青岛的中山路是由两条道路合并而来的,而这两条道路,南段叫“腓特烈街(Friedrich Straße)”,北段叫“山东街(Schantung Straße)”,都起源于德国殖民青岛进行城市建设的最早期。

    在这里不赘言威廉二世皇帝掌权之后的德意志帝国是如何彻底变换了国策,从保守的欧洲大陆政策向激进的海洋扩张战略的一百八十度大回旋。只需要知道的是,基于这样的改变,青岛既必然也存在一定变数的就成为了德国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重要到了青岛的管辖权不归德国殖民部,而是由当时权倾朝野的德国海军部来直属。也因此,青岛首先是一座位于远东的德国海军基地和要塞,其次才是一个崇尚自由贸易的新兴港口。

    而这个港口最早的码头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栈桥”,当然,“栈桥”是个日语词,在青岛还没跟日本沾边的城市早期,这个肩负着青岛口或者后来的胶澳镇海运装卸地的场所,被叫做“大码头”。德国人于1897年深秋占领当时的胶澳之后,就已经在规划着在这个码头的岸边,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修建一片可以定居可以兴业的城区,这就是接下来要登上历史舞台的“腓特烈街”和“青岛市”。

    大约从今天的肥城路以南的中山路路段,就是当时的腓特烈街,这条600米左右的道路是青岛最早的道路之一,也是青岛最早的商业街区,更是德国人建设欧洲区的核心。

    腓特烈街与海因里希亲王街(广西路)、威廉皇帝海岸(太平路)、霍亨索伦街(兰山路)、迪特里希路(沂水路)、皇储街(湖北路)、俾斯麦街(江苏路)、阿尔伯特街(安徽路)、柳特波德街(浙江路)、伊莲妮街(湖南路)、霍恩洛厄路(德县路)、基尔街(泰安路)、汉堡街(河南路南段)、慕尼黑街(蒙阴路)、柏林街(曲阜路)等纵横交错的十几条主要道路,就构成了青岛市最早的雏形。在今天,这块区域也是青岛市最具有浓郁欧韵的老城区经典所在。

    这片自成一体的宛如欧洲小镇的区域里,有教堂有学校,有饭店有商场,有医院有银行,有法院有监狱,有车站有邮局,这其中的很多百年建筑,早就成为青岛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实,即便是现在,你如果能在高空中俯瞰这块青岛火车站以东、信号山以西、天主教堂以南、前海沿以北的区域,恍惚间你还是会有一种置身欧洲腹地的错觉。它可能会因为后来不科学的拆除重建,而在整体风格上有所变异,它可能会因为一个世纪以上的风雨冲刷,而在外貌形态上显得老旧,但它的独特气质还在,它以欧洲之风渲染青岛后来的城市建设特色的长期影响还在,它以红瓦绿树的鲜活形象深植于历代青岛人内心中的自豪感还在。

    所以,是的。如果要描绘青岛的容颜,就必须从腓特烈街、从德国人的欧洲区说起。而要说明中山路的百年跌宕,也必须从它初生时的日耳曼风情说起。
    因为,这条路是青岛的根,是青岛在今天自由伸展在广阔空间里固定心灵寄托的根,是青岛的城市文化、历史、风情,以及城市性格、品质、精神等汲取心灵养分的根。
    无论今天的你,多么喜欢香港中路的繁华,多么迷恋西海岸的秀丽,多么推崇高新区的未来,你都得明白,这一切的一切起始于哪里,青岛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