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青岛老故事

标题: 即墨以前的小店
故事: 1898年5月12日,卫礼贤以同善会传教士身份由沪赴青,以接替拒绝接受同善会传教理念的卡兰茨。“我乘坐的是一种往返于上海与北方外港海岸的小火轮。一日,烟雾笼罩的崂山忽然升起在海面之上,不一会儿小火轮抵达青岛。”——在《中国心灵》一书中,他写道。

兹将卫礼贤在即墨大集见闻摘录如下:

今日恰好逢集,是五日一集。街道上挤满了人群,驮满货物的毛驴,吱吱作响的独轮车,肩扛扁担的人们,还有一群猪,都在平静地向前移动。一辆双轮马车夹杂其间,没有警察协助,但在人们的相互忍耐和间或的戏谑中,一切都在平和地进行着。极端混乱中交通的有条不紊是中国文明水准的一个标志,新来者往往对此感到震惊。没有什么是禁止的,这里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所有的一切都以平静有序的方式进行。

在即墨大集游历完毕,玩累了的卫礼贤没有折回青岛,他在大集附近的鸡毛小店里住了一宿。接下来,他写道:

一大群小孩围着我,我用纸剪出小人儿跟他们玩,孩子的父母在他们后面或蹲或坐,他们静静地抽着旱烟袋,对我所来自的遥远国度问这问那。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小孩像中国小孩一样,被允许如此自然地发展,没有束缚,而又得到如此之多的关照和疼爱。人们对这种自由自在的教育方式赞誉有加,说不受束缚长大的孩子最终会成为有用并且高尚的人。通过孩子我很快和他们的长辈拉上了关系,我们进行了非常愉快的交谈,尽管我对他们的语言所知不多。

卫礼贤的身上有日耳曼民族的严谨、刻板,但也有着超乎本民族的幽默、生动和细致入微。即墨鸡毛小店的一夜,他为我们留下了既诙谐生动,又充满当地民生色彩的一幅自然画卷,当然,还有“某些浪漫而感人的因素”。

这天晚上我一眼未合。先是无数的蚊子在空中飞舞,嗡嗡之声如同尖厉的小号。用烟熏了一通后,有一部分从门窗出去了,却剩下足够多不怕烟熏的、更可恶的家伙。马在院子里烦躁不安,多愁善感的驴子则用长嚎表达她们的爱情,那声音里似乎包含了世界上的全部苦难。而且一旦一头开始叫,其他同伴立刻就会跟着悲鸣。以至于后来不得不给它们的尾巴上拴上石头,因为驴子嚎叫时总要翘尾巴。此计大妙,果然消停了一点。但这时狗又来了,在街上对咬。最后是公鸡啼鸣,迎来了早晨。

即便是这样的小店,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声音,也有某些浪漫而感人的因素,直到后来井绳哗啦哗啦地响,清水一桶一桶地从圆圆的井口上打上来。天亮了,行人吃过一顿简单的早饭,又要打点上路了。

回去的路走得很快,让我的老朋友惊讶的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